對
表演專業藝考生來說,朗誦環節是展現臺詞功底與情感表達的關鍵戰場。當大多數人還在《哈姆雷特》獨白、《最后一片葉子》里打轉時,選一篇小眾卻極具表現力的稿件,或許能讓你在考場上脫穎而出。這份選稿指南,不談套路,只說實用的“走心”之道。
首先要打破一個誤區:小眾不等于冷門生僻。有些稿件出自當代作家之手,雖未入選教科書,卻能用細膩的文字勾勒出強烈的畫面感。比如雙雪濤《飛行家》里關于童年與幻想的片段,充滿東北大地的粗糲與溫情,既能展現爆發力,又藏著綿長的韻味;或者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中,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包裹孤獨與悵惘,適合擅長塑造細膩情緒的考生。這類文本自帶“新鮮感”,能讓考官眼前一亮,同時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
選稿的核心,永遠是“適配自己”。聲音條件是第一道篩選標準。如果你嗓音低沉渾厚,不妨嘗試阿城《棋王》里知青下鄉的獨白,那種在困頓中堅守精神世界的堅韌,配合低沉的聲線,能營造出令人震撼的感染力;而清亮靈動的聲音,或許更適合李娟《羊道》中充滿草原氣息的生活片段,將少女的好奇與倔強演繹得鮮活生動。記住,考官不是在聽“完美朗誦”,而是在觀察你與角色的契合度。

性格特質則決定了稿件的情感基調。內向敏感的考生,可以挖掘遲子建作品中對生死、時光的溫柔凝視,比如《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鄂溫克族老人的自述,用內斂的情感層層推進;外向奔放的考生,不妨挑戰石黑一雄《長日將盡》里管家對尊嚴與遺憾的剖白,將壓抑的情感在爆發瞬間釋放。關鍵是找到能激發你真實情緒的文本,而不是強行“演”出某種風格。
考場上的時間有限,稿件長度最好控制在1分半到2分鐘。這意味著要選擇那些在短篇幅內有情緒轉折、戲劇張力的段落。例如路內《少年巴比倫》中工廠青年的迷茫與覺醒,從漫不經心到突然爆發,短短幾百字就能展現層次感;或者班宇《冬泳》里東北老工業區的生存困境,沉默與吶喊的交替,讓每句話都充滿力量。避免選擇平鋪直敘的抒情散文,那些冗長的景物描寫很難在短時間內抓住考官注意力。

小眾稿件的優勢在于可塑性強,但也容易陷入“理解偏差”的陷阱。有些考生為了求新,選擇先鋒派小說或晦澀詩歌,結果自己都沒吃透文本就倉促表演,反而弄巧成拙。建議選稿時優先考慮現實主義題材,比如雙雪濤筆下的東北小城、李娟的游牧生活,這些貼近生活的故事更容易引發共鳴,也便于你結合自身經歷進行二次創作。
選定稿件后,要對文本進行“手術式”改編。刪除無關情節,保留最核心的情感脈絡;在關鍵語句處設計呼吸停頓,制造戲劇懸念;甚至可以根據自身經歷替換部分細節,讓故事“長”在你身上。比如將《羊道》里的草原生活,轉化為你記憶中的鄉村童年,真實的情感體驗會讓表演更具說服力。
選稿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場自我探索。不必執著于“冷門”標簽,也無需模仿他人的爆款選段。試著在圖書館的角落里翻開一本陌生的書,在自媒體平臺搜索小眾作家的朗讀視頻,或許某段文字會突然擊中你——那一刻的心動,就是最適合你的稿件。記住,朗誦不是炫技,而是用聲音搭建一座橋梁,讓考官通過你的表演,看見文字背后那個鮮活的靈魂。當你站在考場上,真正打動人心的,永遠是真誠與獨特的交織。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