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21-05-03
一、名詞解釋
1. 規定情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術語,表演技術諸元素之一。
具體是指演員扮演的角色所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時代、事件、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境況等。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動。和生活里一樣,戲劇中脫離規定情境的動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一定的規定情境中進行的。同樣的動作一旦改變規定情境,必然使人物動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動發生相應的變化。
演員對角色的規定情境感受得越具體、越深入、越敏銳,其動作就會在規定情境中就會越鮮明生動和恰如其分,反之,動作會流于一般化。
演員要從劇本的情節、事件、人物關系以及臺詞中去挖掘和豐富角色的規定情境,展開想象,真實地生活于規定情境之中,從規定情境出發去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激起內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機的思維。
2. 想象力
演員依據自己直接或間接的生活體驗進行藝術構想的形象思維能力。
想象角色的音容笑貌、神情體態,包括:外貌造型、聲音造型、性格化的典型動作以及角色經歷的種種生活細節。
獲得對規定情境的真實信念和情緒感受,產生相應的行為動作。如:被困在雪山上的地質人員,借助想象喚起角色的饑寒交迫、頻臨死亡威脅的切身體驗和表情動作。
無對象交流。演員憑借想象中的內心視象感受到交流對象。如:看到自己的戰友被敵人捉去受盡折磨,此時演員面前并沒有敵人施暴的場面,就需要演員想象出所看到的情境,達到表演的真切。
任何想象都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演員的想象力增強,與豐富的閱歷、開闊的視野和細致的觀察積累,有著直接的關聯。
3.表演的鏡頭感
影視演員在攝影機鏡頭前表演的創作感覺,影視演員的表演是通過攝影機的拍攝,屏幕上的放映,間接與觀眾交流的,必須建立不同于"舞臺感"的"鏡頭感",它包括:鏡頭前表演的生活化,性格化表演是現代表演的主要形態和風格,以生活的自然形態藝術地反應生活的一種表演形式。生活化表演是紀實性與典型化的結合,是銀幕表演的一種境界。對畫面效果的具體感受,影視時空自由給影視演員的表演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然而這種自由需要通過有限的鏡頭畫框來體現,所以演員要適應影視特有的表演區。對不同攝影技巧處理的適應,要求演員適應攝影師、燈光師拍攝技巧上的需要,熟悉不同的攝影技巧(推拉搖移、俯仰升降、長焦距、變焦距等)對表演的不同要求相限制,并能掌握對攝影機拍攝的具體感受。對不同景別及蒙大奇處理的適應。影視演員除了分析劇作家的影視文學劇本外,還要學會分析分鏡頭劇本,并依據導演的蒙太奇處理去構思自己的表演,如不同景別的鏡頭要求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去體現,遠景(或全景)與近景(或特寫)兩極鏡頭要求演員的表演運用不同的動作幅度和表現技巧。前者持重于外部形體的表現力,后者則要求豐富的內心體驗和細微的面部表現。完成影視特有的場面調度和對攝影棚、實景拍攝及攝影機前無對象交流、借地位、借視線等影視特行技巧的適應等。
4.體驗派藝術
體驗派藝術來自于戲劇表演藝術學派之一的“體驗派”;
代表人物: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意大利演員薩爾維尼、英國演員H.歐文;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藝術是要求演員通過有意識的心理技術達到天性的下意識創作,他要求演員在舞臺上,在角色的生活環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正確地、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動作——稱此為體驗角色。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